•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咨询热线:13913381667
    溧水律师

    聊聊 新闻记者证是否可以借给他人使用——经典案例

    当前位置 : 首页 > 经典案例

    聊聊 新闻记者证是否可以借给他人使用——经典案例

    * 来源 : * 作者 :
    新闻记者证是否可以借给他人使用依据我国相关的规定,新闻采访活动是新闻记者的职务行为,新闻记者证只限本人使用,所以记者是证是不能供给他人使用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第3条 新闻记者证是新闻记者职务身份的有效证明,是境内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唯1合法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依法统1印制并核发。境内新闻机构使用统1样式的新闻记者证。第十9条 新闻采访活动是新闻记者的职务行为,新闻记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或者涂改,不得用于非职务活动。新闻记者不得从事与记者职务有关的有偿服务、中介活动或者兼职、取酬,不得借新闻采访工作从事广告、发行、赞助等经营活动,不得创办或者参股广告类公司,不得借新闻采访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复等滥用新闻采访权利的行为。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的区别(1)调整的范围不同虚假广告是虚假宣传的1种形式,虚假宣传包含虚假广告。虚假广告必然是虚假宣传,但虚假宣传不1定都是虚假广告。虚假广告属于种概念,虚假宣传属于属概念。《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第1款的规定的虚假宣传行为指对"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而《广告法》第3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第4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广告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健康、清晰、明白,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用户和消费者。很显然,虚假广告只是虚假宣传的1种形式。(2)调整的主体不同虚假广告的主体是广告主(商品的经营者和服务的提供者)、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而虚假宣传的主体通常是商品的经营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即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因此虚假广告的主体包括虚假宣传的主体,虚假宣传的主体范围比较狭窄。(3)调整的客体不同虚假广告调整的是所有的广告行为,即"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1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而虚假宣传所调整的是宣传行为,广告或其他方法已涵盖了所有能够使社会公众知悉的各种宣传形式。其他方法主要包括新闻发布会、新产品或服务推介会、商品信息发布会、展销会、促销活动、雇用他人或向他人进行销售诱导(俗称"托儿")、利用大众传媒作引人误解的报道(以非商业广告的方式如通过播放新闻、采访、发表文章等对商品进行宣传报道)、介绍新产品或服务的专题报告、讲座或座谈会等等。由此可见,虚假宣传的客体要远远地多于虚假广告的客体。(4)适用法律规范不同对虚假广告,我国有《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来调整、规范广告活动并保护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而对虚假宣传,则没有专门立法,只能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产品质量法》来调整。因此,虚假宣传中除广告之外的其他虚假宣传都不在《广告法》的调整范围之内。同时,由于虚假广告是虚假宣传的1种形式,因此,用来规范虚假宣传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产品质量法》等都适用于虚假广告。(5)法律责任不同对虚假广告而言,《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以及《广告法》等多种法律对其规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而《产品质量法》以及《广告法》还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222条也专门规定了虚假广告罪,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而对虚假宣传而言,《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产品质量法》对虚假广告以外的虚假宣传行为则主要规定了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我国相关的规定,新闻采访活动是新闻记者的职务行为,新闻记者证只限本人使用,所以记者是证是不能供给他人使用的。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读者到律师之家进行法律咨询。